日前,上海上試時代試驗設備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聯合研發的黑水虻智能立體養殖裝置一期成果順利交付,進入整體性協作的調試階段。這是農業廢棄物處理邁向智能化、集約化、再循環的新成果,也是上試時代在試驗設備行業強大研發實力的體現。
自動化與綠色農業的深度融合
黑水虻智能立體養殖裝置包含步入式控溫控濕養殖室、高速移動堆垛機器人、多層立體養殖、吊裝軌道等核心模塊,可實現從投料、養殖到出料、溫度、濕度、空氣循環的全程自動化,并可精準調節溫濕度與通風循環,精準設定黑水虻養殖條件,封閉式設計更可杜絕臭氣外溢。
相比傳統的養殖方案,上試時代研發制造的黑水虻智能立體養殖裝置,具有集約化生產能力,集垃圾預處理、循環布料養殖、自動出料篩分、環境控制、品控設施為一體,采用全封閉結構,內部循環供風,可實現高效資源轉化。有機廢棄物經黑水虻幼蟲處理后,可產出高蛋白飼料、生物油脂及蟲沙有機肥,生成新的資源與經濟產出,同時無臭氣外溢,不產生廢水,屬于環境友好型生態工業設備。
該裝置立體養殖技術減少60%占地面積,自動化作業節省90%人力成本,是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在農業產業的優秀實踐。
智能化在生態農業的新探索
黑水虻作為“自然分解者",其規模化養殖一直受限于人工效率與環境管控。此次上試時代與上海海洋大學攜手,通過交叉融合自動化、物聯網與生物技術,不僅提升了養殖效率,更打造了“零廢水、零臭氣"的環保樣本,為城市有機垃圾處理提供了新思路,是科研成果推動產業進步的有力實證。
上試時代研發團隊表示,“用技術解放人力,用科技賦能農業,正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使命。"未來,上試時代將進一步優化系統,推動自動化養殖系統在全國范圍內的應用示范。